English |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旅游学院新

团学动态

【千企千村行】我院人城学子反哺家乡,助力乡村振兴

时间:2021-04-09 10:26:56  浏览:

自2019年暑假至今,旅游学院组织学生深入八闽大地或返回家乡,用专业知识丈量国土反哺乡村。有这么一支队伍,在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教师王建英博士的指导下回到自己的家乡—山西省晋城市,对那里的一个国家历史文化名村——郭峪村展开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从基于“景观基因信息链”的角度,采用GIS技术,景观分析软件等对郭峪村景观基因信息链进行了构建与特征分析,通过实地调研,为家乡的乡村旅游发展提出建议,助力家乡传统文化遗产保护开发与乡村振兴。

古村落是巨大的文化包裹,是中华民族的伟大瑰宝,他们的存在是一个多元文化的综合体,文化多元化能够使人类文化总体上保持鲜活力,有利于人类文化持续不断地进行创造性发展。虽然现在越来越多的村落开始重视对传统文化的开发,但是很多都只是将那些文化遗产作为“摇钱树”,并没有做到真真意义上的保护,甚至是自己的村民尤其是村里的年轻人,对于村里的文化遗产也只是认为这些东西可以给他们带来经济上的利益,对于它们的内在意义和文化价值却知之甚少。作为山西晋城人,本次调研是我第一次走进郭裕村,第一次接触郭峪文化,在我刚走进这座古城时,除了一些标志性的古建筑之外,就是各处正在复古的工程建设,对于文化的体验也仅仅局限于这些建筑的古朴,很难感受到这座古城的辉煌历史。但是当我偶然间碰到一支导游带领的队伍时,听着导游讲述着这些建筑的构造艺术和那些郭峪古人们的历史传说,真的让人有一种“不识庐山真面目”的感觉,即使不是郭峪本村人,却也深深地为其感到自豪,这对我继续了解这里的历史文化产生了极大的鼓舞。 更加幸运的是,在这次走访中,我认识到郭峪村里的一位很有学问的老爷爷,他大概有六七十岁了,据当地旅游经理介绍,他是整个郭裕村对郭峪历史最热情的一位,他把那些文化看得比自己生命还要重要。那位爷爷告诉我谈起郭峪的文化,坐在经理办公室里远远不够,历史是具有严谨性的,不容篡改的,他要回家看着自己这辈子整理出的笔记细致地讲给我听。于是他带领我走进了他的“府邸”,当我踏入他的院子,瞬间觉得那就是所谓的“世外桃源”!他还为自己的院子提名“扶芳亭”,里面笔墨纸砚无所不有,更像是一种特色民宿,向我们展示整个郭裕村的文化氛围。在他心目中的郭峪,就应该像他的“扶芳亭”一样,让文化充盈着整个院子,但是他无法左右整个郭峪城的规划,就只能把想法投入自家院子。老爷爷不光热爱郭峪文化,更是将郭峪文化作为自己生活的准则,院子里一块白木板上写着这样几句话,让我受益匪浅:“言思可道,行思可乐。德义可尊,做事可法。容止可观,进退可度。”短短六句话,让我看到了老爷爷严谨的生活态度,让我看到了郭峪古人流传下来的品格与修养。除此之外,老爷爷热爱生活,善假于物,他亲手制作了草帽、拐杖、风筝等手工艺品,以不同的物质形态向大家展示灿烂的郭峪文化。据了解,老爷爷每天都会到郭峪城里走一遭,考证每个建筑的年代和历史。每天记录他的所见所闻,即使是村里老人闲聊时所说的一个传说、一句谚语都不放过。一些很早之前单位、团队调研过的资料在别人看来几乎没用的东西他都分门别类的保留着,不断地收集整理。他说:“过去没有电视手机,村里的老人小孩都常常坐在院里闲聊,一些传说故事自然而然地就传承了下来,但是现在不管老人小孩都整天闭门不出,连自己村的人对郭峪的文化都不甚了解。我真的很希望你们大学生能多来研究研究,你们需要了解郭峪文化,郭峪文化也离不开你们弘扬。”从与老爷爷的谈话中,我能切实的体会到老爷爷对于郭峪文化的热爱和文化流失的痛心,也真实地体会到作为新一代年轻人,我们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我们必须将祖先留下的传统文化牢牢的守住,并将其发展,不负重托!

郭峪村走访调查

师生合作学习


地 址:福建省泉州市城华北路269号华侨大学华园大道旅游楼 邮编:362021 电话:0595-22690013 22693521(Fax) 邮箱:lyxy@hqu.edu.cn 版权所有 1996-2016 华侨大学 闽ICP备11002060号-4    闽公网安备 35050302000422号